杏鑫娱乐
你的位置:杏鑫娱乐 > 业务范围 >
苏57,并不是“拍扁的苏27”!它的设计水平,真的超越了苏联
发布日期:2024-08-23 07:18    点击次数:195

上一期节目,咱们盘点了庞大的苏-27家族成员,那么这一期咱们就讲一讲这款飞机的气动设计原理。

一提起苏-27,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它漂亮的外形、巨大的内油航程和优秀的机动。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苏-27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。

苏-27是所有三代机里面体型最大的,这是因为它承担着保卫世界第一领土大国的使命,航程是硬性指标,所以内油量非常大,超过了9吨,飞机尺寸也水涨船高。但是飞机尺寸大,是会影响机动性的,所以美国人的选择是把飞机做得小一点,然后外挂副油箱弥补,同样是重型战斗机的F-15,内油就只有6吨。

不过美国可以这么做,苏联不行,因为苏联的发动机推重比低、油耗高,如果采用和F-15一样的气动布局,航程只会比F-15更差,所以必须选择升力系数极高的边条翼+中央升力体布局。而这种气动布局机体内部空间巨大,空着也是空着,索性全都用来装油,这样还比外挂副油箱减少了阻力。

什么是中央升力体布局?仔细看苏-27,仿佛没有机身,整个飞机就是一个巨大的机翼,然后在机翼上插上了机头和两个发动机以及尾翼。由于两个发动机像巨大的翼刀一样牢牢兜住了气流,所以苏-27的中央机身可以产生巨大的升力,再配合边条产生的涡流,整个飞机的实际翼载荷特别低,升力系数特别高,航程也大大增加。

但是,中央升力体布局也有几个缺点,第一个是转动惯量大,由于两个发动机间距很大,所以苏-27横滚时,就好像你一手拎一桶油转圈圈,不仅转得慢,起步和停止也费劲。解决的办法就是使用推力矢量发动机,利用喷管差动提供额外的滚转力矩,苏-27M和苏35都是这么干的。

第二个缺点是阻力大。两个发动机舱各自独立,机体表面积增大了,所以空气阻力必然增大,这导致苏-27的加速要比F-15慢一些,极速也只有2.35马赫,而F-15则高达2.5马赫,而且如果不是热障限制,还会更高。这个问题没有太好的办法,只能增大推力,苏-35也是这么干的,发动机推力增加了2吨,加速大大增加,不过由于发动机是靠扩大涵道比增推的,高空高速阻力增大,极速反而下降到2.25马赫。

第三个缺点大迎角飞行容易失控。中央升力体布局+边条翼这种气动组合,不仅升力系数高,而且随着迎角增大,升力系数还会急剧上升,这导致飞机的抬头力矩猛然增大,大到尾翼都压不住。而苏-27的机翼是后掠翼,大迎角状态下翼尖先失速,这会产生一个更大的抬头力矩。两个抬头力矩相叠加,导致飞机仰角甚至能超过90度,著名的“眼镜蛇机动”就是这么来的。

有人说这是好事啊,说明苏-27的机动优秀啊,我方急剧减速,敌机一下子冲到前面了,正好击落它。但苏联人不这么认为,因为这招只适合一对一的单挑,两大军事集团的空战,起码是几百架飞机的大混战,你这样主动减速,在其它敌机面前就是活靶子。

另外,“眼镜蛇机动”只能在低速状态下玩儿,高速状态时来这么一下,飞机是有解体风险的。那咱高速的时候不玩不就行了?但你不玩,架不住苏-27自己玩儿——由于采用后掠翼,在超音速降到亚音速的时候,升力中心会突然大幅度前移,飞机会猛地自己抬头,然后就会不可控地上仰到90度,如果是在低空,飞机会瞬间被稠密的大气撕成碎片。这就是著名的

“跨音速陷阱”,导致在0.85马赫-1.25马赫之间,苏27的可用过载只有6.5个G!

正因为苏-27的大仰角不可控,所以苏联人直接给它设置了一个24度的仰角限制,白白浪费了中央升力体布局强大的大仰角性能。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?

中央升力体布局是不能改了,否则航程不够。而高速飞机如果不用后掠翼,一般都用切尖三角翼,但在同等翼面积和相同后掠角的情况下,三角翼的升力中心相对靠前,后缘襟翼又靠后,这样不仅同样会有上仰的问题,还会影响襟翼的增升效果。两害相权取其轻,苏-27只能用后掠翼。所以最后的办法,要么是增加鸭翼,用鸭翼下偏获得低头力矩,要么换推力矢量发动机,用喷管下偏抑制抬头。苏-27M和苏-30MKI都是既装了鸭翼又装了推力矢量发动机,苏-35由于实现了飞火推一体化,发动机推力也更大,只用推力矢量就解决了上仰问题。

但是,后掠翼还存在结构强度低的问题,这导致侧卫家族绝大部分都没有副翼,不然副翼往哪偏,外翼就会往相反的方向扭曲,抵消副翼的效果。而没有副翼就会影响横滚速率,虽然用推力矢量可以弥补,但当大迎角横滚时,推力矢量喷口除了要差动提供横滚力矩,还要下偏提供低头力矩,可能就不够用了。所以苏-35的气动布局,仍然不是最优解,直到苏-57的出现,才弥补了侧卫家族的所有缺陷。

苏-57由于要利用中央升力体设置弹舱,所以发动机间距更宽,按道理讲上仰问题更严重,但苏-57采用先进的蝶形翼+可动边条的设计,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。蝶形翼其实也是三角翼的一种,但后缘前掠,展弦比更小,所以翼尖失速问题更轻微,跨音速升力中心变化更小,但升力中心却和后掠翼一样靠后,跨音速陷阱和抬头力矩过大的问题一并解决了。

但蝶形翼的襟翼,比三角翼还靠后,甚至和平尾部分重叠,所以为了解决低速增升问题,苏-57又在前部设置了一个可动边条,相当于多了一对鸭翼,有效改善了短距起降的问题。另外,蝶形翼比切尖三角翼的展弦比还小,所以强度更高,不仅能够布置副翼,而且机翼重量更轻,内部空间也更大。

正因为苏-57的气动布局更先进,所以才能以更小的尺寸,实现了比苏-27更大的内油,甚至还余出一部分空间作为弹舱。所以,苏-57的气动设计水平其实非常高,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航空工业的巅峰之作,被戏称为“拍扁的苏-27”,实在冤枉它了。从1977年苏-27的原型机首飞,到几年后的推倒重来,再到随后几十年的逐渐改进,最后到2021年苏-57的服役,俄罗斯用了44年,终于解决了苏-27气动设计的所有顽疾,这既体现了俄罗斯人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,也反映出发展航空工业的巨大难度,“工业皇冠上的明珠”名不虚传。

发布于:北京市